點擊數:19342017-09-26 04:41:41 來源: 都氏家祠
江蘇宜興《福城圩都氏宗譜》解讀
都基民
江蘇宜興《福城圩都氏宗譜》是目前發現編修時間較早、編修體例較全、保存比較完整的都氏宗譜之一。
《福城圩都氏宗譜》共計八卷,卷一,包括譜序、凡例、族規、祖源、先祖畫像等。卷二,主要為人物傳記。卷三到卷八為分支世表。
《福城圩都氏宗譜》始修時間為明朝萬歷癸丑年(1613年),之后經過清康熙丙子年(1696年)、乾隆壬戍年(1742年)、乾隆甲申年(1764年)、同治庚午年(1870年)、光緒丁亥年(1887年)、民國丙辰年(1916年)等多次續修。世系傳承脈絡清晰。
查看此譜不同時期的譜序以及此譜上的《都氏源流考》,我們可以了解到,本支都氏追溯最早的都氏先祖為天澤公,元朝時期來自浙江長興紅山灣。
本支都氏一世祖天澤公。二世祖彬公,三世祖廷臣公,四世祖任選、任祿、任明公,五世祖寵、宦公,六世祖坤公。譜書中,關于六世祖坤公的記載十分詳盡:字敦厚,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卒于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壽登七十有四。洪武三年占籍宜荊世居福城圩。本支都氏宗譜始修,距六世祖坤公去世,已有二百多年,文字記載如此詳細,實屬不易。
關于都氏祖源,《福城圩都氏宗譜》編修者考證,都氏乃上古五帝之一虞舜之后。虞舜的后代虞閼父為周國陶正(管理制陶百工之官),因得到周武王的賞識,虞閼父之子胡公受封于陳(今河南淮陽),胡公成為陳國第一代君主。陳簡公時,簡公次子宗虞公離開陳國,念及先祖虞舜嘗號都君,即以都為姓,都姓始于此。
目前,本支都氏主要居住在宜興丁蜀鎮、鯨塘鎮。已繁衍發展到三十七、三十八世。
《福城圩都氏宗譜》資料由宜興都鵬程先生提供。
Copyright © 2008 - 2025 Dushijiaci, All Rights Reserved
都氏家祠?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ICP證:魯ICP備13026789號-2 技術支持:都百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