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33732013-09-07 23:28:14 來源: 《都氏家祠》博客
山東省濰坊市安丘老峒峪是都姓人的原始祖居地之一,這里都姓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目前以老峒峪為中心的周邊十幾個村莊都有都姓人居住。據國家戶籍管理部門2009年統計,濰坊市有都姓人5700多人,其中大多數集中在安丘老峒峪及周邊村莊。2012年“十一”長假期間,筆者專程來這里進行了實地探訪。
在安丘老峒峪,筆者見到了都莊培、都浦源、都本標、都懷標、都煥智等當地熱心都氏家族事務的族人。據他們介紹,安丘老峒峪都氏先祖為子成公,明朝初年遷此定居,后裔子孫逐步擴散到周邊雹泉、胡家旺、都家莊子、都家砦莊、西北崖、岳家莊、落鴉石、張家小官莊、興隆官莊村、順河村、后朱家莊村、小南灘、韓家廟子等十幾個村莊。這里保存了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一塊祖碑,碑文詳細記載了這里都姓人的祖源。祖碑現樹立在琴鼓山都氏祖塋。另外民間還保存了幾份不同版本的《都氏族譜分支譜》,記載了宗族歷史和分支世系。
在當地都氏族人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琴鼓山都氏祖塋。這座都氏祖塋是2011年當地都氏族人合力重修的。據了解,此前都氏祖塋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十四世都廷琨、都文德,十五世都連祿、都光錫帥族人第一次整修,建土墻四合院,立祖碑銘刻先祖事典。民國九年,十七世都樹鎬獨帥族人二次重修祖塋,將土墻改為青磚花墻,并立磚瓦門樓,書寫門聯“五百年詩書繼世,三百年忠厚傳家”。但由于歷史原因,1970年都氏祖塋在整地造田中拆除,祖碑倒仆荒野。為上行孝于祖宗,下啟迪于后人,2004年都莊培倡導三修都氏祖塋,2010年都懷標主導成立工作小組,在當地都氏族人都浦源、都本標等一批熱心家族事務宗親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清明節三修祖塋完工。新修都氏祖塋,四周建有圍墻,圍墻門前立有一對石獅。門前兩側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始祖忠厚傳家遠,后裔詩書繼時長”的楹聯。拾階而上進入圍墻大門,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廣場,廣場對面祖塋前立道光年間祖碑,左邊立新刻原文復制碑(清道光年間的老祖碑上的碑文現已經模糊無法辨認,1970年祖塋被拆除時,當地族人都浦源將碑文抄錄下來保存至今),右邊立三修祖塋記事碑。廣場兩邊側立捐款功德碑。整個祖塋占地328平方,蔥蘢的松柏掩映其中。先祖安居如此,庇佑著后裔子孫安康幸福。
此次探訪安丘老峒峪,邂逅相遇從東北回來尋根問祖的都漢芹一家。都漢芹的父親都金來7歲的時候離開山東老家,從此與老家失去了聯系。但老人家走的時候懷里揣著都氏族譜,多年來念念不忘自己的祖根?,F在老人家已經76歲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親自回來,孝心女兒和女婿這次帶著孩子專程來到了父親闊別近70年的老家尋根。根據父親兒時的記憶、族譜的記載,都漢芹一家在當地族人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都金來的老家——與老峒峪相距4公里的胡家旺村。
胡家旺村有人口860人,其中都姓人就有840人。在濟南的都俊凱老弟就是胡家旺村的,這次專門回來陪同我們實地探訪。這次探訪,我還與在青島工作的都英杰、在濰坊工作的都紅剛以及在網上建立老峒峪都氏博客的都增福等,面對面進行了交流,他們都是出生于安丘老峒峪的都氏后生,也都是十分關心都氏家族事務、十分關注都氏家族歷史文化傳承的都氏年輕一代。相信有了他們的參與,都氏家族事業必將發揚光大。
根據這里的都氏祖碑和民間收集到的部分都氏分支族譜的記載,通過本次探訪,安丘老峒峪都氏歷史淵源可以厘清以下事實:
(一)峒峪都姓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始祖都子成,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北直棗強縣(今河北省棗強縣)搬遷到樂安大王橋(今山東省廣饒縣大王橋)。后又從由樂安搬遷到渠丘之峒峪里(今安丘市輝渠鎮老峒峪,時屬青州府)。之后,這支都氏在這背山面水、土厚俗淳之鄉繁衍生息至今達600年,目前已發展定居于安丘西南各鄉十幾個村莊。
(二)峒峪都姓歷史名人記載詳細。二世都希文任河南省澠池縣典使始;八世都一貫與馬明瑋同邑、邱月林同硯名貫一時;十一世都延超在浙江寧波府為官口碑極好,清嘉慶年間寧波各界人士籌款派人到峒峪村為其立有“千古流芳”功德碑;十五世都重錫連任江蘇射洪縣兩任縣官(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立碑胡家旺村東)。等等。
(三)峒峪都姓輩份排列用字規范。從十五世開始,規定了十六個固定輩份用字:“錫澤樹烈,培鈞汝榮,熙增錦潤,業煥垂銘?!边@十六個字是按照八卦五行相生的金、水、木、火、土排列的。如果不用上述十六字起名,那也要按照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字來起,以別世次長幼。
根據族譜的記載和近幾年與外地都氏的聯系,當地族人考證,從安丘老峒峪遷往外地的都姓人很多。如濱州的劉家莊子、德州的夏津縣肖王官屯、口外、駱駝山、騷狐營子、濟南歷城區某村等地方的都姓人都是從安丘老峒峪遷徙出去的。
本人通過各地都氏歷史資料的整合,發現有明確史料記載是從安丘老峒峪遷徙出去的都姓人有這樣兩個地方:
一是,山東省聊城市的北部和德州市的南部,是都姓人相對集中的一個聚居地,這里舊屬東昌府。從當地的族譜資料看,這支都氏源自山東濰坊安丘?!稏|昌府夏津縣蕭王官屯都氏支譜》有三篇序言,分別形成于民國十三年、民國十四年、民國乙丑年。支譜記載,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夏津縣(現劃為德州)蕭王官屯這支都姓人,始祖為都紅,二世祖為都化鳳、都化鵬、都化龍。始祖都紅于明朝時期從青州府安邱縣峒峪里(今濰坊安丘)遷來。從峒峪里都氏譜系算,東昌府都姓始祖都紅是峒峪里都氏十世祖。(詳見另文《山東省聊城、德州都姓源自山東安丘》)
二是,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馬家溝村是都姓人的一個聚居地,目前清原一帶的都姓人很多來自這里。這里的《都氏家族分支譜》記載:這支都氏族人源自山東濰坊市安丘,1895年由十七世祖都樹楟先人帶領18世祖兄弟六人(都道清、都道義、都道厚、都道廣、都道有、都道成),來到遼寧撫順清原縣敖家堡鄉的?,F在這支都姓人已經擁有幾百人了。他們現在一直把敖家堡馬家溝當作自己的根源所在地。最近幾年多次舉行都氏宗親祭祖、聚會等活動。十七世祖、十八世祖等現都葬于敖家堡馬家溝村。(詳見另文《遼寧省撫順市清原都姓源自山東安丘》)
作者:都基民
Copyright © 2008 - 2025 Dushijiaci, All Rights Reserved
都氏家祠?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ICP證:魯ICP備13026789號-2 技術支持:都百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