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30152013-08-27 23:06:46 來源: 《華夏都氏尋根錄》第一輯
2012年“五一”節,受桐城都旭杰大哥的邀請,本人來到安徽省桐城市,對這里都姓人的祖居地進行了實地探訪,拜見了當地都氏族人,找到了當地都氏家譜,并到大別山下考證了都氏先祖碑,收集整理了這里都姓人的一些基本情況,為進一步弄清全國都姓人的世系脈絡打下了基礎。
據國家戶籍管理部門統計,安徽省安慶市有都姓人4500多人,列安徽省地級市之首。其中,安慶市都姓人基本集中在桐城市(安慶市下轄的縣級市)。據調查,桐城市都姓人的原始祖居地有這樣幾個地方:孔城鎮鐵山村、呂亭鎮合河村都家灣、龍騰辦事處望城村都莊、蔡店鄉都家老屋等。據當地都姓人介紹,這支都姓人的輩份用字基本相同,都氏始祖最早遷徙來這里的地方叫北沙河,就是今天的呂亭鎮合河村都家灣。之后,隨著人口的繁衍增長,從北沙河開始外遷,逐步播遷到其它一些村莊。這里以前有都氏家廟和都氏族譜,不過文革時期基本都被毀了,最近幾年發現民間仍然有手抄本都氏家譜,但看到的人很少。5月1日上午,在都來福、都劍等當地都氏族人的陪同下,我與旭杰大哥來到北沙河——呂亭鎮合河村都家灣進行了實地探訪。
呂亭鎮合河村都家灣,村前有池塘,村中樹茂盛,周邊是水田,家家戶戶二層小樓,是一個環境優美生活富足的小山村,目前有200多都姓人生活在這里。在都家灣都建生家,我們看到了這套手抄本的都氏家譜。這套都氏家譜目前有4本,內容包括譜序、傳記和世系。這部手抄本家譜共抄錄了五篇序言,其中有三篇序言形成于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分別由十八世孫都辛桂、都黻臣、都其琛三人所撰。另外兩篇序言分別是此前的十二世孫都玠、十三世外孫光聰諧所撰。
從這五篇序言中可以了解到,本支都氏原有族譜毀于明朝,之后二百余年宗支繁衍莫考。清順治九年(1652年),都氏十二世孫都玠致力都氏族譜編修,并從族人手中得一草譜,根據這一殘缺草譜,整理出始祖名號及二世祖名號。之后,歷經四次修譜:清乾隆四年(1739年)、清嘉慶十年(1806)、清道光五年(1844年)、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但是,從清光緒二十三年至今,再沒有修譜。
通過這一手抄本都氏家譜可以明確的是,本支都氏始祖也就是一世祖為朝儒公,明朝洪武年初遷居于桐鄉之北沙河,二世祖昌公宣德年為青田縣令,從三世祖以后祖孫世系不詳。清順治九年,本支都氏已排序到十二世時開始修譜,到四修宗譜的清光緒二十三年,本支都氏已排序到十八世。從明朝洪武年初一世祖朝儒公遷居于桐鄉之北沙河到清順治九年十二世第一次修譜,時間已經跨越兩個朝代將近三百年。
關于本支都氏的淵源,其中部分序言中提到,得姓始祖為齊國公都子之后,世居河南濬縣,即古之黎陽,所以稱黎陽都氏,但并沒有明確佐證。其它序言對此并不認同,或不予說明。賜進士出身誥授通奉大夫前任直隸布政使司布政使十三世外孫光聰諧在譜序中說:都氏唐代《元和姓纂》、明朝《永樂大典》,均無記載。南宋鄭櫵《通志姓氏略》和《姓苑》有“都氏望族居黎陽郡”之說。由于原有族譜的遺失以及族人的轉徙流離,支派難辨,據此稱一世祖從河南濬縣遷入桐城,競相依效,牽強附會之說多現。因此桐城都氏淵源還要根據當地其它歷史資料、民間遺留的風俗習慣以及歷史傳說等進一步考證。
在家族的支譜世系中,看到所列二十四字輩份排列用字:芝廷文起,學業名成,詒述昌謨,咸集章明,光賢裕兆,永振芳聲。結合譜書所列之世系,十二世為“芝”,即以上輩份排列用字自十二世開始。此前并無統一的輩份排列用字。在桐城,據我了解都氏輩份排列用字還有這樣一種說法:18世祖至27世為明、成、貽(宜)、述(旭)、昌、謀、澤、字、意、常。另一說法:芝庭文起,常業名成,宜述昌謀,咸堅章明,光賢裕兆,永振芳聲,等等。又有說法:十二世后輩分排列為,之享文啟,學業明成,宜旭昌模,賢績占明,冠前玉后,永政番盛??磥磉@些說法基本與譜書的排列用字相近,也許是在沒有譜書的情況下,根據祖輩的口傳書寫的,并不準確。
北沙河——呂亭鎮合河村都家灣,從譜書的記載來看這應該是桐城都氏始祖的原始居住地。那么桐城其它幾個都姓人居住地又是如何演變而來的,這對弄清整個桐城都姓人支派世系親疏具有重要意義。桐城都氏從清光緒二十三年至今,再沒有修譜,支派世系現在已經很難考證。祖碑是考證這一問題的重要依據,因為祖碑承載了祖輩生活的時間和地點。5月1日下午,在當地都氏族人都術權、都年生的陪同下,我們來到大別山腳下龍眠山頂家嶺的都氏墳塋,實地察看了一塊古老都氏祖碑。據都術權介紹,這塊都氏祖碑是在桐城市龍騰辦事處望城村都莊都氏墳塋中發現的,2011年經當地都氏族人都術權、都術田、都術舟、都發苗等合力修建于此。祖碑歷經滄桑雖然很難辨認,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了立碑的時間“乾隆四十二年歲次丁酉年秋月”等字樣,這起碼可以說明,望城村都莊的都姓人早在乾隆年間之前就已經遷徙到此。另據合肥市都維林提供,桐城市大關鎮百嶺村高嶺村民組都氏墳塋中至今還保留一塊十六世祖都學順的祖碑,同治九年仲冬立;十七世祖都業勝的祖碑,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戊仲冬立。都來福說,在他們村都氏墳塋中還有一塊七世祖的祖碑,比以上祖碑時間更早??上в捎诼吠竞蜁r間關系,我并沒能實地察看。但愿當地修譜的時候,能將這些資料匯集起來,支派世系就會逐步清晰起來。
作者:都基民
Copyright © 2008 - 2025 Dushijiaci, All Rights Reserved
都氏家祠?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ICP證:魯ICP備13026789號-2 技術支持:都百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