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都氏家祠祭祖典禮致詞
點擊數:16682017-05-05 20:44:26 來源: 都氏家祠
2017年都氏家祠祭祖典禮致詞
魯東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原副院長、
魯蒙文化促進會會長
樊文禮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都氏宗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一年一度的都氏宗親祭祖活動今天如期舉行,我謹代表煙臺內蒙古商會聯誼會、魯蒙文化交流促進會,向都氏各位宗親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祝福!
在七百多年以前的蒙元時期,都氏先人必里海公從蒙古高原來到東海之濱,擔任寧海州等處都達魯花赤,從而在膠東這塊土地上扎下了根,并與當地漢族百姓通婚聯姻,蕃衍生息,子子孫孫,生育出數十萬人的都氏后人。如今,都氏后人或在膠東地區繁衍生息,或在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生活發展,但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煙臺牟平區姜格莊鎮北頭村,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必里海公,每年一度在這里舉行祭祖活動,這是都氏族人的一件盛事,也是蒙漢民族團結的一件盛事。
蒙元時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特別是中國的疆域,在蒙元時期達到了歷史上空前絕后的頂峰,包括今天的新疆、西藏和臺灣地區都納入了中國的版圖。蒙元時期也是中國對外交通貿易特別是海上交通的大發展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都在元代得到了重要的發展??梢哉f,這些都是蒙元王朝對中國歷史、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這也是作為一個蒙古族人、內蒙古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地方。而在膠東地區,從歷史史料記載的情況看,蒙元時期的社會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山東東西路提刑按察使陳祐到膠東一帶視察,曾作《寧海道中》詩一首,其中有“雨足稻畦瓜圃外,綠蓑衣底牧兒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寧海州(今牟平區一帶)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這應該也是與都氏先人在這里的統治分不開的。傳說中必里海的子孫在元朝滅亡后,得到了當地漢族百姓的保護,從而在這里繼續繁衍生息,應該是有其合理的成分。所以,可以這樣說,都氏家族的歷史,是蒙漢民族融合歷史的一個縮影,是蒙漢民族團結的一個光輝典范。
歷史仍然在繼續。如今,又有數萬名內蒙人從內蒙古草原來到膠東大地,在這里生活、工作。與蒙元時期的蒙漢交融是伴隨著血與火的戰爭洗禮不同,今天的內蒙人所帶來的是和平、和諧和團結,是魯蒙兩地經濟、文化的交流。數萬內蒙人已經把膠東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愛在煙臺,難以離開,不少人大概就像當年必里海公的后人一樣,世世代代要在這里生活下去。他們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在為膠東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煙臺內蒙古商會聯誼會、魯蒙文化交流促進會將為推動魯蒙兩地特別是煙臺與內蒙古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今年喜逢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來,內蒙古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落后的邊疆地區,變成了經濟先進、文化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地區。我們在這里也熱情邀請都氏朋友回你們的故鄉看看,看看那片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最后,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謝謝!